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闫耀天:“敢想、敢为、敢吃苦”的“三敢”青年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时间:2023-07-27 17:29:53

X 关闭

他敢想

在氢能有效利用上“动脑筋”


【资料图】

在金属发锈现象上“作文章”

他敢为

聚焦新材料与异种材料连接前沿学术领域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ESI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1篇

他敢吃苦

经常熬夜开展实验

和团队成员连续一个月昼夜守护高温设备

他就是黑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获得者

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闫耀天

一位怀抱梦想、奋发作为的

“三敢”青年

最有感觉的一段路

“在哈工大最有感觉的道路就是从材料学院实验室到科学园这一段路。”闫耀天说。

他做实验时经常要用到位于科学园的一种大型仪器设备。而实验任务往往比较紧急,因此熬夜做实验成为“家常便饭”。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实验非常成功,走在静谧的道路上,外面是寒冷的,但内心是火热的。”

闫耀天是甘于吃苦的。

他清楚地记得研一做的第一个实验课题,从假想到实验,修改假想再实验,实验了百余次才最终实现了假想,找到了一种不需要导电粘接剂就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集流体与纳米活性物质界面连接的方法。

该方法所衍生的电极相比使用导电粘接剂的电极性能提升约五六倍。闫耀天因此发表了硕士期间的第一篇论文。

2020年,他在一次实验时需要用到高温炉。

无论从实验角度,还是出于安全考虑,高温炉运行期间需要时刻“看护”。

闫耀天便和其他3人组成一个“看护”团队,分班连续看护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他始终是忐忑的:“担心实验不成功,所幸结果挺好的,成果发表在《腐蚀科学》上。”

对所从事的工作越来越感兴趣

参加学术会议

“很适应在哈工大的生活,课题组环境非常好,对所从事的工作越来越感兴趣。”

本硕博均就读于材料学科的闫耀天对材料是喜欢,更是热爱。

研一,在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热处理实验时,闫耀天发现实验往往需要十多个小时,对实验设备要求高、耗能还大。

他想:“能不能开发一种材料制备方法,既能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还不用加热加压呢?”

在实验中,金属发锈现象引起了闫耀天的注意。他发现了一种可用于电催化的纳米活性物质,通过设计有效降低了界面接触电阻,打开了解决纳米电极服役不稳定瓶颈的一扇窗户。

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等期刊上,在《能源化学》上发表的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他基于系列研究作为章节主要作者参编中文教材1部,受邀在材料连接领域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作为清洁能源,氢能市场潜力巨大,而催化剂材料对氢能的高效利用有很大影响。

针对裂解水生产氢气的催化剂材料生产周期长、制备耗能大等问题,闫耀天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兼任一家高新科技企业技术顾问,以使技术更好地产业化。

在与企业合作中,他发现企业需求和实验技术间有着不小的差距。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科技成果落地开花。”闫耀天介绍说,实验中通常是小尺寸、小批量的,关注更多的是解决科学问题,而企业要大批量落地,要考虑成本、工艺稳定性等因素。

为满足企业需求,他向几十位有生产经验的人请教,在方法、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

在导师亓钧雷教授和实验室团队支持下,闫耀天带领研发小组开发的原位键合纳米电极的快速方法,相比传统方法一次可制备电极面积扩大数十倍,为解决自支撑纳米电极宏量制备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原位键合纳米电极快速方法原理

及电极材料产品

他围绕相关技术带领研发小组申请并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此外在《先进能源材料》发表的论文被选为当期封面。

封面文章

闫耀天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敢想、敢为、敢吃苦’,哈工大发展舞台广阔,我要扎根这里,在服务国家的壮丽人生中谱写青春之歌。”

X 关闭

推荐内容

这是标题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